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的这篇《小石城山记》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当时他虽身陷困境,却仍能以旷达的心境去发现自然之美。文中通过对西山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融入自然的豁达情怀。
文章开篇即点明自己身为罪臣,在永州生活的惶恐不安,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寄情山水,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当偶然发现西山时,那种震撼人心的景象让他彻底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他攀登山巅,俯瞰四周,看到群山连绵起伏,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体验使他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也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柳宗元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他不仅展现了西山的独特风貌,还借此抒发了自己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全文语言优美流畅,结构严谨有序,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态度的精神品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