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翻译:
从前,韩国有一位名叫韩娥的女子向东到齐国去,途中缺粮,经过雍门时,便以卖唱来换取食物。她离开后,那美妙的歌声还在房梁间回荡,连续三天都没有停止,周围的人还以为她没有走远。后来,韩娥投宿在一个旅店里,旅店的人侮辱了她。于是韩娥就用悠长悲哀的声音哭泣,整个村庄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感到悲伤,泪流满面地互相安慰,连续三天都不忍心吃东西。人们急忙追赶韩娥想把她请回来。韩娥回来后,又用悠长欢快的歌声歌唱,整个村庄的老少都非常高兴,手舞足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完全忘记了之前的悲伤。大家于是送给她丰厚的礼物并送她上路。因此,雍门这个地方的人至今擅长唱歌和哭泣,模仿韩娥遗留下来的歌声。
注释:
1. 韩娥: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著名歌手。
2. 东之齐:向东前往齐国。
3. 雍门: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淄市附近。
4. 鬻歌假食:通过卖唱来维持生活。
5. 梁欐:房屋的横梁。
6. 逆旅:旅店。
7. 曼声:悠长的声音。
8. 偾舞:跳舞。
9. 向:先前。
10. 赉:赠送。
这篇故事不仅展现了韩娥卓越的艺术才能,同时也反映了音乐对人心灵的巨大影响。通过她的歌声,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都能深深打动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