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设计课件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设计课件,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7 02:22:0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含义,能够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提升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 难点:

在复杂运算中合理选择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避免混淆两种运算律的应用情境。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黑板、白板笔

- 练习题卡

- 学生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乘法的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

-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本内容。

- 展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关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综合练习。”

2. 回顾旧知(8分钟)

-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 举例说明:如 3×4=4×3

- 强调: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举例说明:如 (2×3)×4 = 2×(3×4)

- 强调:改变运算顺序,积不变。

3. 基础练习(10分钟)

- 出示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观察是否结果一致。

- 例题:

- 12 × 5 = ?

- 7 × (6 × 2) = ?

- 9 × 8 × 2 = ?

- 引导学生思考:哪一步可以运用交换律或结合律使计算更简便?

4. 提升练习(15分钟)

- 设计一些稍复杂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运算律。

- 例题:

- 25 × 4 × 7 = ?

- 15 × 6 × 2 = ?

- 125 × 8 × 3 = ?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计算顺序,比较哪种方式更快捷、准确。

5.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

- 分组完成一道综合性题目,要求每组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解释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 例题:

- 计算 16 × 25 × 4 的最简方法。

-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6. 总结归纳(5分钟)

- 引导学生总结:

- 乘法交换律适用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 乘法结合律适用于调整运算顺序,便于计算;

- 合理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 教师补充强调: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避免机械套用。

7.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例子。

五、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

- 是否需要针对某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加强练习?

六、板书设计:

```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七、教学延伸建议:

- 可以引入“乘法分配律”的初步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备注:

本课件旨在通过系统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升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