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围墙施工方案-选编】在建筑工程中,砖砌围墙作为常见的辅助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厂区、学校等场所。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还具备较强的耐久性和美观性。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砖砌围墙的施工流程、材料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
1. 图纸审核与技术交底
在施工前,需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审核,明确围墙的尺寸、高度、基础形式及构造要求。同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所有参与人员了解施工内容和操作规范。
2. 现场测量与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放线工作,确定围墙的轴线位置、标高及基础开挖范围。放线完成后应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差。
3. 材料准备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砖块、水泥、砂石等材料,并做好进场验收工作。砖块应无裂缝、无缺角,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应为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
二、基础施工
1. 土方开挖
按照放线结果进行土方开挖,开挖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为基础埋深0.5~1.0米。开挖过程中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设置临时支撑。
2. 垫层铺设
基础底部应铺设一层混凝土垫层,厚度一般为100mm,用于提高基础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垫层浇筑前应清理基槽,确保无杂物。
3. 基础砌筑
基础部分可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结构,视具体情况而定。若采用砖砌基础,应使用M7.5以上砂浆砌筑,砖缝饱满,灰缝宽度控制在8~12mm之间。
三、墙体砌筑
1. 砌筑工艺
砖砌围墙通常采用“一顺一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方式,保证墙体整体稳定性。砌筑时应严格控制垂直度和水平度,每砌完一段应及时检查。
2. 砂浆配比
砂浆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配,一般采用1:2.5或1:3的水泥砂浆。砂浆应随拌随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影响强度。
3. 构造措施
在墙体转角处、门窗洞口处应设置拉结筋,增强墙体整体性。墙体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伸缩缝,防止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缝。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
1. 施工过程监控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巡查,重点检查砌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砂浆饱满度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隐蔽工程验收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认基础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 竣工验收
工程完工后,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竣工验收,检查围墙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结构稳定性等,确保符合使用要求。
五、注意事项
- 雨季施工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基础;
- 冬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避免砂浆受冻影响强度;
- 砌筑过程中应保持墙面清洁,避免污染。
六、结语
砖砌围墙虽属辅助结构,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和严格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砖砌围墙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满足不同工程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