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
时间:2025年4月10日
地点:某小学五年级(3)班
授课教师:李老师
课程《蟋蟀的住宅》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李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蟋蟀的住宅》。你们知道蟋蟀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们住在哪里呢?”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蟋蟀会唱歌!”“它们住在土里!”“好像在草丛里。”
李老师点点头:“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蟋蟀的世界,看看它们是怎么建造自己的‘房子’的。”
二、初读课文(约10分钟)
李老师播放了课文朗读音频,随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句子的流畅性。
学生阅读后,李老师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小张回答:“文章写的是蟋蟀如何修建自己的住宅。”
学生小林补充:“还写了蟋蟀的住宅很讲究,很用心。”
李老师点头肯定,并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作者为什么用‘住宅’而不是‘窝’或者‘洞’呢?”
三、精读分析(约20分钟)
李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以下
1. 介绍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并说明其特点。
李老师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工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小王回答:“因为蟋蟀自己挖洞,而且很仔细。”
李老师继续引导:“这说明作者对蟋蟀有怎样的情感?”
学生小李回答:“应该是尊重和欣赏。”
2. 描写蟋蟀挖掘住宅的过程。
李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如“扒”“搬”“踏”“推”等,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学生们积极参与,模仿蟋蟀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
3. 第三段:介绍住宅的结构和环境。
李老师出示了一幅蟋蟀住宅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小陈说:“住宅有入口、通道、卧室,还有排水系统。”
李老师表扬:“你观察得很细致,说明你读懂了课文。”
四、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昆虫的住宅,你会怎么设计?为什么?”
学生们热烈讨论,有的提出要设计防雨屋顶,有的建议加装通风口,还有的想让住宅更美观。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
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了解了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的住所的,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蟋蟀的热爱和敬佩。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作者一样,细心观察,用心表达。”
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观察到的一种小动物的“家”。
2. 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点评】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李老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不仅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还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增强了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整体来看,这是一节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小学语文课,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