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迁偷鸡歇后语】“时迁偷鸡——走为上计”,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歇后语,出自《水浒传》中的人物时迁。时迁是梁山泊中一位以偷盗技艺著称的好汉,他虽行侠仗义,但手段却常常带有“不光彩”的色彩。而“时迁偷鸡”这一说法,正是源于他在故事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在《水浒传》中,时迁因一次偷鸡事件被官府追捕,最终被迫逃亡,后来投奔梁山,成为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一。他的这段经历被后人提炼成了一句生动形象的歇后语:“时迁偷鸡——走为上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时迁在面对困境时的机智与灵活,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对于“见机行事、避祸保命”的智慧总结。
从字面意思来看,“时迁偷鸡”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触犯法律;而“走为上计”则是一种策略性的退让,表示在无法正面应对的情况下,选择撤退或逃避,以求保全自己。这种行为虽然看似“懦弱”,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是一种生存之道。
不过,这句歇后语也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具体的行为,更是在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时“低头”也是一种智慧,不是所有的冲突都必须正面硬碰。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信息闭塞、权势压人,许多有才之人往往因为“不识时务”而遭遇不幸,而像时迁这样懂得变通的人,反而能在乱世中找到立足之地。
此外,“时迁偷鸡”这个典故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选择退让、避免正面冲突的人。比如在职场、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固执而陷入困境,这时候如果能像时迁一样“走为上计”,或许就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鼓励人们一味逃避责任或放弃原则,而是强调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要懂得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正如古人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时候,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未来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时迁偷鸡——走为上计”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歇后语,更是一种处世哲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灵活应变、适时退让,也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