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击鼓全文翻译】《诗经·击鼓》是《诗经》中的一篇,出自《国风·邶风》,是一首描写战争与思乡之情的诗。全诗通过一位士兵的口吻,表达了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无奈与痛苦。
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邦国何依?人心何凭?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逐句翻译: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战鼓咚咚地敲响,士兵们踊跃地奔赴战场。
(“击鼓”指战争开始的信号,“镗”是鼓声;“踊跃”表示奋勇向前。)
邦国何依?人心何凭?
国家依靠什么来安定?人心又靠什么来稳定?
(诗人在这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反映出战争带来的不安与混乱。)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我衷心地想念征人(或亲人),以至于心痛如疾。
(“伯”可能指兄长或爱人,“甘心”表示愿意承受痛苦;“首疾”指头痛,形容思念之深。)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哪里能找到忘忧草呢?我想把它种在背阴的地方。
(“谖草”即忘忧草,象征忘记烦恼;“树之背”指种在背阴处,暗示无法真正忘却。)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我真心地想念他,让我心神俱疲。
(“心痗”意为心烦意乱、忧愁不已。)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牵挂。诗中的“愿言思伯”反复出现,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谖草”这一意象,则象征着人们在苦难中渴望忘却悲伤,却又无法真正摆脱思念的折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是古代战争题材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结语:
《诗经·击鼓》不仅是一首战争诗,更是一首关于人性、情感与生命感悟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普通人内心深处那份对和平、团圆的渴望,正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