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课文原文】在无锡城的西郊,有一座名叫“二泉”的小泉。泉水清澈见底,四季不涸,每逢月圆之夜,月光洒在泉面上,波光粼粼,宛如银镜,故得名“二泉映月”。这处景色虽不算壮丽,却因其静谧与清幽,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位盲人琴师,名叫阿炳。他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尤善拉二胡。然而命运多舛,他年少时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力,从此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感知世界。尽管如此,他并未沉沦,反而将内心的痛苦与对生活的感悟融入琴声之中。
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是他在晚年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曲子旋律低沉婉转,仿佛诉说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他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也寄托着他内心深处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
每当夜深人静,阿炳独自坐在二泉边,拉起二胡,琴声随风飘荡,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之间。那声音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如梦如幻,令人不禁为之动容。有人说,这是阿炳对过去的回忆,也有人说,这是他对未来的期盼。
《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乐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勇敢地追寻光明;即使生活艰难,也要保持内心的坚韧与善良。正如那月光下的泉水,虽然平静无波,却始终清澈透亮,映照出世间万物的真实与美好。
如今,“二泉映月”已成为无锡的一道文化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聆听那悠远的琴声,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