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x】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更大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能进一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探究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算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情况。
2. 教学难点:
- 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尤其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后,结果要对齐十位。
四、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 学法:
-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 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 创设生活情境:如“学校要组织一次春游,每辆车可以坐45人,共需要租8辆这样的车,一共能坐多少人?”
-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8=360,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引出新问题:“如果一辆车可以坐45人,租12辆这样的车,一共能坐多少人?”
-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12,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课题。
2. 新知探究(15分钟)
- 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45×1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 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 教师讲解竖式计算的过程,强调计算顺序和对齐规则。
- 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注意对齐十位;
(3)最后把两次的结果相加。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变式题和拓展题。
- 如:124×35、207×43、135×60等。
-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 小组内互相批改,交流计算方法。
4. 总结提升(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 提问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 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计算时要注意的细节,如进位、对齐等。
5.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 自主设计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解答,下节课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清晰的结构呈现本节课的重点
```
三位数乘两位数
124
×35
--------
620 (124×5)
372(124×3,对齐十位)
--------
4340
```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对齐错误或漏写进位的问题,今后需加强练习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