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鹧鸪天》宋词原文及鉴赏】宋代文人苏轼,不仅以豪放派诗词著称,其词作中也常蕴含细腻情感与深沉哲思。《鹧鸪天》是苏轼在人生不同阶段创作的多首作品之一,其中一首尤为经典,展现了他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与从容。
一、原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土冈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二、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约1082年),当时他虽身处逆境,却并未沉沦,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这首《鹧鸪天》便是他在闲适之中所写,描绘了初夏傍晚的田园风光,流露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短暂安宁生活的珍惜。
三、词意解析
上片写景,笔触清新自然。开头“林断山明竹隐墙”,描绘出一幅山林间竹影掩映的景象,给人以清幽之感;“乱蝉衰草小池塘”则点出夏日的典型意象,蝉鸣声中带着几分萧瑟。接着“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通过白鸟飞舞、荷花香气,进一步渲染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下片转入抒情。“村舍外,土冈旁”,由景入情,表现出作者漫步乡野的情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出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诗人借一场夜雨,表达出对短暂清凉时光的感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四、艺术特色
1. 意境空灵,画面感强: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意境,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2. 语言简练,含蓄隽永:苏轼善于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如“翻空白鸟”、“照水红蕖”等句,皆有画龙点睛之妙。
3. 情感真挚,哲理深远:词中虽未直言悲喜,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他“宠辱不惊”的豁达胸怀。
五、结语
苏轼的《鹧鸪天》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礼赞,更是他人生心境的真实写照。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被贬谪的士人,更是一个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智慧的文人形象。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起落。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深入解读苏轼《鹧鸪天》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