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登飞来峰古诗】《登飞来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哲理性的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虽篇幅简短,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全诗如下:
> 飞来山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在浙江任职期间,他登上飞来峰(位于今杭州),面对高耸入云的塔楼,联想到人生的起伏与志向的坚定。诗中“飞来山”并非实指某一座山,而是象征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千寻塔”则代表了高远的目标与理想。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不惧困难、胸怀大志的精神风貌。
“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描绘的是清晨时分,天边泛起曙光,仿佛在鸡鸣声中迎来新的希望。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而“不畏浮云遮望眼”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思是:即使有浮云遮挡视线,也不必畏惧,因为自己身处高位,能够看得更远、更清楚。这里,“浮云”象征着现实中的阻碍与干扰,而“最高层”则代表着思想的高度与格局。
从内容上看,《登飞来峰》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哲理诗。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信心,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精神,在王安石后来推行变法、改革国家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结构紧凑,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兼文人的独特风格。他善于用自然景象寄托内心情感,以小见大,寓理于景,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哲思。
总之,《登飞来峰》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更是一首充满智慧与力量的作品。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看清前路;只要站得足够高,就能超越一切迷雾与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