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认识乘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与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数相加的特点,初步建立乘法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 难点:理解“几个几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图片、课件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有3朵花。提问:
>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图中有多少朵花吗?”
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3 + 3 + 3 + 3 = 12。
接着问:“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乘法。”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动手操作,感知乘法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例如:
- 摆3组,每组4根小棒 → 4 + 4 + 4 = 12
- 摆5组,每组2根小棒 → 2 + 2 + 2 + 2 + 2 = 10
(2)引出乘法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将相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 4 + 4 + 4 = 12 → 4 × 3 = 12 或 3 × 4 = 12
- 2 + 2 + 2 + 2 + 2 = 10 → 2 × 5 = 10 或 5 × 2 = 10
强调: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讲解乘法各部分名称
- 乘号(×)
- 乘数(两个相乘的数)
- 积(乘法的结果)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看图列式
出示几幅图片,如:
- 6个苹果,每盘2个 → 2 × 3 = 6
- 4只小兔,每只3根胡萝卜 → 3 × 4 = 1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互相交流。
(2)填空练习
- 5 + 5 + 5 = ___ × ___ = ___
- 7 + 7 = ___ × ___ = ___
- 9 + 9 + 9 + 9 = ___ × ___ = ___
4. 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乘法?
比如:一包糖有8颗,买3包就是8×3=24颗;一盒彩笔有6支,买4盒就是6×4=24支。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知道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 作业: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尝试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板书设计:
```
认识乘法
3 + 3 + 3 + 3 = 12
↓
3 × 4 = 12
2 + 2 + 2 + 2 + 2 = 10
↓
2 × 5 = 10
乘号(×)乘数积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在本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和情境创设,学生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但在理解“几个几”和“乘数位置交换”时仍需加强练习。今后应多设计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备注: 本教案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编写,结合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