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尖利的东西》】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尖利物品,如剪刀、小刀、针等,并知道它们的危险性。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和保管尖利物品的方法。
3. 通过情景模拟和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各种尖利物品的图片或实物(如剪刀、小刀、针、图钉等);
- 安全使用尖利物品的卡通视频或图片;
- 情景卡片若干(如“不小心被剪刀划到”、“用针扎手”等);
- 安全标志贴纸;
- 幼儿绘画材料(画出自己见过的尖利物品)。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尖利物品图片,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尖尖的”、“锋利的”特征。接着问:“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危险呢?”
2. 观看视频或图片(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因不当使用尖利物品而受伤的小动画,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受伤?”让幼儿初步认识到尖利物品的危险性。
3. 情景模拟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出示情景卡片,如“小明想剪纸,但没有大人帮助”,“小红用针玩弄玩具”,请幼儿分组讨论:“这样做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4. 学习正确使用方法(8分钟)
教师展示正确的使用方式,如:“使用剪刀时要握紧手柄,刀口不要对着别人”;“使用针时要找大人帮忙”。同时介绍安全标志,如“小心尖锐”、“禁止玩耍”等,让幼儿理解这些标志的意义。
5. 实践操作(10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画出自己见过的尖利物品,并在旁边写出“不能随便碰”或“要用大人帮忙”等提示语。完成后,组织幼儿分享作品,互相学习。
6.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尖利的东西,知道了它们的危险,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自己。”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检查家中是否有尖利物品,并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四、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安全角”,放置各种尖利物品的模型和安全提示卡,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学习;
- 鼓励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安全规则”。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尖利物品的危险性,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