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哀王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一、原文: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
日日啼穿陇上奴。
老翁必有好儿孙,
昨日见君新作赋。
今朝忽见帝子身,
泪落沾襟不能止。
我昔在洛城,
少小多奇志。
自谓可致君,
未尝负天意。
一朝逢乱离,
流落西南地。
十载不得归,
梦中常忆帝。
君不见,
汉家陵阙起秋风,
铜驼荆棘埋幽宫。
西州突骑夜驰去,
东都烽火昼连空。
可怜王孙不识字,
徒把黄金买酒盅。
君不见,
李生早年学剑术,
不肯低头事权贵。
今日却为边将死,
空余白骨卧沙中。
呜呼!
人生七十古来稀,
谁人不死?
但愿君心似我心,
不负平生志与情。
二、注释:
- 头白乌:白色的乌鸦,古代认为乌鸦是不祥之鸟。
- 陇上奴:指百姓,陇山一带的百姓。
- 帝子:帝王的子孙,这里指唐玄宗的后代。
- 洛城:洛阳,唐代的重要城市。
- 西州突骑:西部的骑兵部队,指安史之乱时的叛军。
- 东都:指洛阳,当时被叛军攻陷。
- 铜驼荆棘:指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荒草丛生。
- 李生:可能指李广或李泌等人物,象征忠勇之士。
三、译文:
长安城上飞着一只白头乌鸦,
每天都在叫着穿透陇山的百姓。
老翁一定有好儿子,
昨天看到你写的新文章。
今天忽然看见了帝王的子孙,
泪水沾湿了衣襟,无法停止。
我以前住在洛阳,
小时候就怀有远大志向。
自认为可以辅佐君主,
从未辜负天意。
可是有一天遭遇战乱,
流落到了西南之地。
十年没有回家,
梦里常常思念皇帝。
你没看到吗?
汉朝的陵墓在秋风中兴起,
铜制的骆驼被荆棘掩埋在幽静的宫殿里。
西部的骑兵夜里奔袭,
东都的烽火白天接连不断。
可惜王孙不懂文字,
只知用黄金买酒喝。
你没看到吗?
李生年轻时学习剑术,
不愿低头侍奉权贵。
如今却成了边将而死,
只剩下白骨躺在沙土中。
唉!
人生七十岁已是很少见,
谁能不死?
但愿你的内心像我的一样,
不辜负一生的志向与情感。
四、赏析:
《哀王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昔日帝王子孙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诗中既有对昔日荣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动荡的忧虑,更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与忠诚的坚守。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沉郁,展现了杜甫“诗史”的特点。他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表达了对人性、道德和理想的深刻关怀。尤其是结尾部分,以“但愿君心似我心”收束,既是对王孙的劝诫,也是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如何在乱世中保持良知与操守,如何在苦难中依然怀抱希望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