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认识乘法(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的现象,体会乘法的必要性。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加数”与“个数”的关系,正确进行加法与乘法的转化。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练习纸、图片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每组有3个苹果,共4组。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 + 3 + 3 + 3 = 12
接着提问:“这样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加数”,并引出“乘法”。
2. 探究新知(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
3 + 3 + 3 + 3 = 12
说明:这里有4个3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3 × 4 = 12 或 4 × 3 = 12
讲解乘号“×”的读法和写法,强调乘法算式的读法:“3乘4”或“4乘3”。
教师出示其他例子,如:
5 + 5 + 5 = 15 → 5 × 3 = 15
2 + 2 + 2 + 2 = 8 → 2 × 4 = 8
引导学生尝试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巩固练习(10分钟)
- 练习一: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6 + 6 + 6 = ?
(2)7 + 7 + 7 + 7 = ?
(3)9 + 9 = ?
- 练习二:
写出下面乘法算式对应的加法算式。
(1)4 × 3 = 12
(2)5 × 2 = 10
4. 拓展应用(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如:
- 一盒彩笔有6支,3盒有多少支?
- 一个窗户有4块玻璃,5个窗户有多少块玻璃?
引导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的意义和写法。
-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尝试自己编一道乘法题目并解答。
七、板书设计:
```
认识乘法
3 + 3 + 3 + 3 = 12
3 × 4 = 12
4 × 3 = 12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乘法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增强了课堂互动性。部分学生在将加法转换为乘法时仍存在困难,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