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防电信诈骗宣传课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逐年上升,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2018年各地纷纷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帮助群众识别和应对各类诈骗手段。
一、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
1.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账户异常”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至“安全账户”。
2. 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通过短信、邮件或社交平台发送虚假中奖通知,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3. 网络购物诈骗
在电商平台或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商品信息,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收款后不发货或发送劣质商品。
4. 冒充亲友诈骗
利用盗取的社交账号,伪装成受害者的亲友,以“急需用钱”等理由骗取钱财。
5. 投资理财诈骗
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诱导受害人投资虚假平台,最终卷款跑路。
二、如何识别电信诈骗
1. 核实身份信息
遇到自称是公检法、银行等机构的人员时,应主动拨打官方电话进行确认,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
2. 不轻信陌生来电
对于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的,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隐私。
3. 谨慎点击链接
不要随意点击短信、微信、QQ等平台中的不明链接,防止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进入钓鱼网站。
4. 保护个人信息
不轻易向他人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
1. 立即报警
一旦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
2. 冻结账户
若资金已转出,应及时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申请冻结账户,尽可能减少损失。
3. 保留证据
保存好所有与诈骗相关的通信记录、转账截图等,作为后续维权的依据。
四、提高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降低受骗风险。2018年的宣传课件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诈骗套路,掌握防范技巧,共同构建安全的社会环境。
结语
防电信诈骗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骗能力,才能有效遏制诈骗行为的发生,保障人民财产安全。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远离诈骗陷阱,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