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20210526003230】为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突发故障带来的生产风险,提高整体设备管理效率,特制定本《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与计划性维修工作。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对设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预防性维护和检修,避免因设备异常导致的停机、安全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设备运行的部门及岗位,包括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等。
二、职责分工
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年度设备维护计划,组织并监督执行预防性维修任务,汇总设备运行数据,评估设备状态。
2. 操作人员:负责日常点检、清洁保养及异常情况的及时上报。
3. 维修人员:根据计划安排,完成设备的定期检修、更换易损件、调整部件等工作。
4. 技术负责人:参与设备维护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审核维修记录。
三、预防性维护内容
1. 日常点检:由操作人员按照标准作业流程进行,主要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温度、振动、噪音、润滑情况等。
2. 周检与月检:由维修团队按周期进行,检查关键部件磨损、紧固件松动、电气系统稳定性等。
3. 年检与大修:针对使用年限较长或高负荷运行的设备,进行全面拆解、检测、修复及更新。
四、维护计划制定
1. 每年初由设备管理部门结合设备使用频率、历史故障记录、厂家建议等因素,制定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
2. 计划应明确维护项目、时间安排、责任人及所需备件。
3. 维护计划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五、记录与档案管理
1. 所有预防性维护和检修工作均需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人员、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2.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保存至少三年,便于追溯和分析设备运行状况。
3. 对于重大维修或更换关键部件,应附带相关技术资料和验收报告。
六、考核与奖惩机制
1. 设备管理部门将定期对各岗位的维护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
2. 对未按计划执行维护任务或隐瞒设备异常的人员,视情节给予警告、扣分或处罚。
3. 对于积极发现隐患、提出改进建议的员工,给予表扬或奖励。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所有。
2. 在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临时调整建议,报请上级批准后执行。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公司将有效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保障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