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第13号公告规定】为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国家税务总局于2019年发布第13号公告,明确了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如何合法合规地取得和使用税前扣除凭证。该公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申报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提升税收征管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以下是对该公告主要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公告主要
1. 明确税前扣除凭证的定义
税前扣除凭证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用于证明支出真实、合法、有效的各类书面或电子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发票、合同、付款单据等。
2. 区分不同情况下的凭证要求
- 对于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
- 对于无法取得发票的支出,需提供其他能够证明支出真实性的材料,如合同、付款记录、银行流水等。
3. 强调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原则
所有税前扣除凭证必须符合“三性”原则,即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确保企业支出确实发生、符合税法规定,并与经营活动相关。
4. 明确企业责任
企业是税前扣除凭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
5. 对未按规定取得凭证的处理
若企业未能按规定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相关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补缴税款。
二、关键内容对照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公告名称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13号 |
发布时间 | 2019年 |
主要目的 | 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 |
核心原则 | 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
常见凭证类型 | 发票、合同、付款单据、银行流水等 |
不可扣除的情形 | 未取得合法有效凭证的支出 |
企业责任 | 负责凭证的取得、保管与审核 |
后果处理 | 支出不可税前扣除,需补税 |
三、实务建议
1.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费用报销和凭证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
2. 注重合同管理
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付款方式、发票开具要求等内容,便于后续凭证的取得。
3. 定期自查
定期对企业已发生的支出进行梳理,确保所有税前扣除项目均具备合法凭证。
4. 关注政策更新
税务政策可能随时间调整,企业应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内部管理流程。
通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第13号公告的相关规定,企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税务风险,还能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就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第13号公告规定】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