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作业设计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巩固,更要体现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双减”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更加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
以某校语文教研组设计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例,该方案围绕某一单元主题,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构建起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作业体系。通过整体规划,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家乡的风景”这一单元中,教师将课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了以下几类作业:
1. 阅读积累:引导学生阅读与家乡相关的文章或诗歌,积累语言材料,提升语感。
2. 观察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建筑,并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3. 表达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眼中的家乡之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4. 创意写作: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表达真实情感。
5.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或纪录片,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拓宽视野。
这种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打破了传统作业的碎片化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提升了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此外,该设计还注重分层作业的设置,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任务,既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又满足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总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效与趣味并重。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实现从“量”的控制到“质”的提升,真正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