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middot及遣兴》全文及鉴赏)】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其作品多以慷慨激昂、豪迈奔放著称。然而,在他众多的词作中,也有一部分表现了他对人生、仕途的感慨与无奈。其中,《西江月·遣兴》便是这样一首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
原文: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醒时只爱清愁。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在醉意朦胧中暂且贪恋欢乐的笑容,
清醒之后却只感到淡淡的忧愁。
想把心中难以言说的心事寄托于琴声,
但知音难觅,琴弦断裂又有谁来倾听?
赏析:
这首词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全词以“醉”与“醒”的对比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开篇“醉里且贪欢笑”,表面上写的是借酒消愁、沉醉忘忧的情景,实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逃避。在现实的压抑之下,唯有在醉意中才能暂时忘却烦恼,获得片刻的欢愉。而“醒时只爱清愁”,则点出了作者清醒后的沉重心境——面对现实,只能独自承受那份深深的忧愁。
接下来,“欲将心事付瑶琴”,表达了作者想要借助音乐传达内心情感的愿望。然而,“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一句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它不仅道出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感叹,更揭示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即使有满腔抱负和心事,却无人理解、无人倾听,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令人动容。
整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内心世界。他虽身处乱世,志向高远,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个人情感,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士人的共同心声。
结语:
《西江月·遣兴》虽非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它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成为词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篇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词人背后柔软而孤独的灵魂,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辛弃疾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