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病梅”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压抑人才、摧残个性的不满与批判。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目。
一、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如是,则凡物之有可赏者,皆有病矣。然则梅之病,非梅之病也,人之病也。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束缚,勿复以病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则吾之病梅也,将愈矣。
二、翻译
南京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是盛产梅花的地方。有人说:“梅花以弯曲为美,笔直就没有姿态;以倾斜为美,端正就没有风景;以稀疏为美,密集就没有神韵。”这确实如此。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那么凡是值得欣赏的东西,都有“病”了。
然而,梅花的“病”,并不是梅花本身的毛病,而是人们眼光的问题。
我买来了三百盆梅花,都是有“病”的,没有一盆是完整的。我为此哭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愈它们:放它们自由生长,毁掉花盆,全部埋在地下,解开它们的束缚,不再用那种“病”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唉!哪里才能让我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闲的土地,来广泛地收藏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病梅”呢?那样的话,我的“病梅”就能痊愈了。
三、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示例)
1. 作者为什么说“梅之病,非梅之病也,人之病也”?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梅花之所以被看作“病梅”,不是因为梅花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人们用一种不合理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它。作者借此批评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压抑和扭曲。
2. 文中“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对“病梅”的追捧,而真正的“好梅”却被忽视或淘汰,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偏颇和对自然本性的压抑。
3. 作者为什么要“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束缚”?
答: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梅花自由生长,不再受人为的限制和扭曲,象征着对个性解放和自然发展的追求。
4.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借“病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借“病梅”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压制与摧残,表达了对自由、个性和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
四、写作启示
《病梅馆记》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梅花的描写,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在当今社会,同样存在对个体差异的忽视、对统一标准的盲目追求。文章提醒我们,应尊重每一个独特生命的价值,给予其自由发展的空间。
五、总结
《病梅馆记》是一篇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的文言散文。通过“病梅”这一意象,作者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压迫与扭曲,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的渴望。对于学生而言,这篇文章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典范,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