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论语十二章”指的是从《论语》中精选出的十二段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内容涵盖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原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1.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注释
1.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经常复习,是否令人愉快?
2.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而来,是否令人高兴?
3.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是否合乎君子之道?
4. 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
5. 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6. 忠、信、传:忠诚、诚信、传授知识。
7. 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时立志求学。
8. 立:确立人生方向。
9. 不惑:不再困惑。
10. 知天命:明白天意或命运。
11. 耳顺:听觉敏锐,能理解他人话语。
12. 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13. 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以获得新的理解。
14. 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
15. 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的人不如喜爱的人。
1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的人不如以之为乐的人。
18.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清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
20. 不义而富且贵: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富贵。
21.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
22. 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23. 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
24. 逝者如斯夫:流逝的时间像这河水一样不停。
25. 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26. 好德如好色: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
27. 君子坦荡荡:君子心胸宽广。
28. 小人长戚戚:小人心怀忧虑。
29. 岁寒:寒冷的冬天。
30. 松柏之后凋:松柏在寒冬中依然挺立。
三、翻译
1. 孔子说:“学习并不断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的表现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
3.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却不会越轨。”
4.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5.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6.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 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感到快乐。不正当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8.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
9. 孔子说:“时间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奔流。”
10. 孔子说:“我没见过一个真正喜爱美德胜过喜爱美色的人。”
11.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愁不安。”
12.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晚凋谢的。”
四、结语
《论语十二章》不仅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参考。这些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阅读《论语》,不仅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更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自我修养,走向更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