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一)】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是诊治疾病的核心原则。张沛霖主任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在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运用“舍症从脉”这一独特思路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所谓“舍症从脉”,即在面对患者主诉症状与舌象、脉象不完全一致时,不拘泥于表面症状,而是以脉象为辨证依据,结合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治疗。这种辨证方法强调“以脉为纲”,重视脉象在疾病诊断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了中医“四诊合参”的精髓。
足跟痛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病症,常因劳损、久站、外伤或体质虚弱等因素引起。传统观点多将其归为肾虚、湿热、瘀血等范畴,但张沛霖主任在长期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的症状虽表现为足跟疼痛,但其根本病机却与“清阳不升”密切相关。
“清阳不升”是中医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主要涉及脾、胃、肝三脏。清阳指人体中具有上升、温煦、推动作用的阳气,尤其是脾阳和肝阳。当清阳不能正常升发时,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下肢失养,从而引发足跟疼痛。此类患者常伴有乏力、畏寒、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状。
在临床上,张沛霖主任常通过细致的脉诊来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清阳不升”型。他特别强调,即使患者主诉为“足跟痛”,但若脉象显示阳气不足、运化无力,便应果断采用“升阳益气”之法,而非单纯地活血化瘀或祛风除湿。
在治疗过程中,张沛霖主任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参附汤等加减化裁,配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手段,以达到调和气血、升提阳气、改善局部循环的目的。他主张“内调为主,外治为辅”,注重整体调理,而非仅仅针对局部症状进行处理。
此外,他还非常重视患者的日常调护,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注意足部保暖,并适当进行适度的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
综上所述,张沛霖主任在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方面,充分体现了“舍症从脉”的辨证思想,强调了脉象在辨证中的重要地位,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经验不仅丰富了中医对足跟痛的认识,也为今后相关疾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