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火烧云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词语。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美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态变化,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 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之美,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象。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火烧云图片、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火烧云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提问:“你见过火烧云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火烧云》,看看他是如何描绘这一自然奇观的。”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霞光”、“红彤彤”、“金灿灿”等。
3.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火烧云有哪些特点?”
(三)精读赏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课文,逐段分析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句子。
- 如:“天空中出现了红彤彤的云,像火一样燃烧。”
- “一会儿工夫,云变成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2.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讨论: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1. 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为什么?
2. 分享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个你看到的自然景象,并试着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表达。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火烧云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我们该如何去发现和欣赏?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火烧云》,要求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收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或视频,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
火烧云
颜色变化:红彤彤、金灿灿、紫檀色……
形状变化:马、狗、狮子、大鱼……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作者情感:热爱自然、赞美生活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