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童区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品质。
- 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积极应对、勇于斗争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文言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 难点:
- 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 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注释、教学课件、拓展材料等。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在古代,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面对强盗的威胁,是如何机智地保护自己并最终脱险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笔下的《童区寄传》,看看这个小英雄是如何展现智慧与勇气的。”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明确故事结构:
- 被掳 → 逃脱 → 报官 → 得赏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字词积累:
- 重点讲解“贼”、“缚”、“以”、“而”、“之”等文言实词与虚词。
-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如“以”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 人物分析:
- 童区寄:聪明、勇敢、机智。
- 他被强盗劫持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思考,利用时机逃脱。
- 在逃脱后,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向官府报案,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 强盗:贪婪、凶狠、狡诈。
- 他们企图利用童区寄的年幼无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最终却被一个孩子所击败。
3. 写作手法:
- 本文采用“纪传体”写法,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童区寄的事迹。
-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如“佯为不知”、“遂取其衣”)来突出人物性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
- 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需要像童区寄一样的勇气和智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果断应对。
2. 历史背景介绍:
- 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说明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批判。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
《童区寄传》通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柳宗元不仅赞扬了童区寄的胆识,也借此表达了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希望同学们能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力量,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承担责任。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词汇与句式。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童区寄”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3. 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如《捕蛇者说》《江雪》等,比较其思想主题。
五、板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2. 整体感知
3. 文本细读
- 字词积累
- 人物分析
- 写作手法
4. 拓展延伸
5. 课堂小结
6. 作业布置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教师可根据实际授课情况,记录学生反馈、课堂效果及教学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