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带标准答案】随着学期的推进,初二的学生即将迎来本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查漏补缺,本文将提供一份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并附有标准答案,便于学生自我检测与巩固所学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拮据(jù)
B. 倔强(jiàng)
C. 炽热(zhì)
D. 惬意(xiè)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今天没来上学。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C.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都)
B.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C. 负势竞上(依靠)
D. 有时见日(看见)
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陶渊明
B. 《岳阳楼记》——范仲淹
C. 《醉翁亭记》——欧阳修
D. 《出师表》——苏轼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三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
2.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3.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_。
4.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
5. 《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原因是:__________。
6. 《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天下独绝。”
7. 《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求学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不敢稍逾约。”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对人生感慨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9. 《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坚定信念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10. 《赤壁》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后面的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 嗜学:__________
- 假借:__________
- 弗之怠:__________
- 逾约:__________
2. 翻译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3分)
3.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段落,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李商隐的诗句,常用来赞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就像那默默无闻的春蚕,用自己的一生去编织知识的锦绣。他们不仅传授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1. 文中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3分)
2.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老师像春蚕”的理解。(4分)
四、作文(30分)
题目:难忘的那一刻
要求:
1.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3. 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C
4. C
5. D
二、填空题
1. 郦道元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3. 刘禹锡
4. 庭下如积水空明
5. 水尤清冽
6. 奇山异水
7. 余立侍左右
8. 病树前头万木春
9. 直挂云帆济沧海
10.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1. 嗜学:特别爱好学习;假借:借;弗之怠:不懈怠;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2. 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冻成了冰,手指无法弯曲伸展,但我不敢松懈。
3. 表达了作者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
(二)现代文阅读
1. 引用诗句是为了突出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2. 文章赞美了教师像春蚕一样默默奉献,不仅教书,更育人。
3. 老师像春蚕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一生去培养下一代,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四、作文(略)
结语:
这份试卷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初二上册语文知识,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从容应考,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