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18:17:18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函数关系,并能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 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中“对应关系”的本质,区分函数与映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实例图片、练习题、学案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函数概念:

> “小明每天上学的时间是固定的,从家到学校需要走10分钟,那么他从家出发的时间和到达学校的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每一个出发时间都对应唯一的一个到达时间?是否存在多个出发时间对应同一个到达时间?

通过这个例子,引出“对应关系”的概念,为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函数的定义

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函数的定义:

> 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y叫做x的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

介绍函数的三种常见表示方法:

-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函数关系,如 y = 2x + 1。

- 列表法:列出x与y的对应值,如:

| x | 1 | 2 | 3 | 4 |

|---|---|---|---|---|

| y | 3 | 5 | 7 | 9 |

- 图象法:在坐标系中画出点(x, y),形成函数图像。

(3)函数的符号表示

教师讲解函数的常用符号表示方式,如 f(x) = 2x + 1,强调f(x)不是f乘以x,而是函数的名称。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 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等),尝试用函数的方式进行描述。

- 小组内讨论并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列表和图像表示。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路。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几道基础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1. 下列哪些是函数?为什么?

(给出几个图表、表格、关系式)

2. 写出下列函数的解析式:

- 每天的电费与用电量之间的关系。

-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之间的关系(宽固定)。

5. 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教师补充强调函数的核心思想——“一一对应”与“唯一确定”。

6.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函数来描述,并尝试写出对应的函数关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函数的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建立更系统的数学观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