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5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在野外迷路时如何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如观察太阳、星星、树冠、苔藓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提升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困境中冷静思考、勇敢面对问题的品质,增强安全意识和生存技能,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提到的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自然现象与方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模拟地图、小实验道具(如指南针、太阳位置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野外探险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如果你在森林里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课文讲了什么?主要介绍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自然标志的作用。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北极星的位置是固定的吗?树冠为什么偏向南方?
3. 小组讨论: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15分钟)
1. 模拟实验: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理解“太阳指方向”。
2. 观察图片:展示不同季节树木的生长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树冠与阳光的关系。
3. 角色扮演:设置“迷路”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自救”演练,尝试用所学知识找到出路。
五、总结归纳,升华主题(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遇到困难要冷静思考,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2. 观察自家院子里的树木或花草,记录它们的生长方向,思考可能的原因。
【板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太阳——东升西落
北极星——北方
树冠——南面茂盛
积雪——北面融化快
遇到困难,冷静思考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更多贴近学生经验的实践活动,提升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