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句话描写的是( )
A. 桃花源内部景象
B. 桃花源外的自然景色
C. 作者的梦境
D. 一个虚构的仙境
3.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B. 咸来问讯(咸:都)
C. 不足为外人道也(足:足够)
D. 乃不知有汉(乃:竟然)
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达了桃花源中人怎样的心理?( )
A. 希望外界的人也能过上这种生活
B. 担心外界的人会破坏他们的安宁
C. 对外界充满好奇
D. 想要与外界交流
5. 《桃花源记》的体裁是( )
A. 诗歌
B. 散文
C. 小说
D. 戏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__________所写的一篇散文。
2. 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
3. 桃花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说明他们是为了躲避__________而来到这里。
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指的是__________,“垂髫”指的是__________。
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里的“叹惋”表现了渔人对桃花源中人的__________。
6. 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表达了对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要概括《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
2.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吗?为什么?
四、阅读理解(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景象?
2. “豁然开朗”这个成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文中提到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说明了什么?
五、作文题(10分)
请你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C
4. B
5. B
二、填空题
1. 陶渊明
2.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
3. 秦朝的战乱
4. 老人;小孩
5. 同情或感慨
6. 和谐安宁
三、简答题
1. 本文讲述了一位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进入其中后看到一个与世隔绝、和谐安宁的理想世界,但最终未能再寻到这个地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 不是真实存在的地方。因为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反映了作者对和平、自由、公正社会的向往,而非现实中的地点。
四、阅读理解
1. 描写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
2. 表示进入桃花源后的突然变化,象征着进入一个全新的、理想的世界。
3. 说明桃花源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
五、作文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