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阅读及答案】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传诵。其中,《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便是他晚年所作的一组诗,体现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心境变化与人生感悟。
一、原文欣赏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余生欲老学三昧,浪走天涯非本心。
已惯山中无历日,更堪雨里看云深。
但将酒食供妻子,未暇文章细论文。
谁遣青天无一事,教人白首对荒村。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
长恐此身非我有,每逢佳处辄分心。
欲将闲骨埋松柏,不问浮名到古今。
自笑平生无大过,只因多语累清吟。
人间万事皆如梦,惟有禅机不可寻。
二、诗歌赏析
这两首诗写于苏轼被贬海南期间,身处偏远之地,远离朝堂,内心充满孤独与感慨。诗中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对自然与内心的回归。
第一首诗中,“余生欲老学三昧”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渴望在修行中寻求心灵的安宁;“浪走天涯非本心”则表现了他对漂泊生活的厌倦与反思。“已惯山中无历日”说明他已适应了隐居生活,而“更堪雨里看云深”则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观自然的心境。
第二首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长恐此身非我有”道出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忧虑,“每逢佳处辄分心”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沉醉。“欲将闲骨埋松柏”表现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不问浮名到古今”则反映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三、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1. 请简要分析苏轼在《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中表达的情感。
答:苏轼在这两首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安于现状的心境,体现出诗人晚年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2. “已惯山中无历日,更堪雨里看云深”一句中的“无历日”是什么意思?它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无历日”意指没有记录时间的工具,即不再关心时间的流逝。这反映了诗人已经习惯了隐居生活,不再执着于世俗的时间观念,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心态。
3. 苏轼为何在诗中提到“自笑平生无大过,只因多语累清吟”?这句诗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这句诗表明苏轼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并无大过,只是因为言语过多而招致祸端。这反映出他性格中的坦诚与自我反省精神,同时也带有几分无奈与自嘲。
4. 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人间万事皆如梦,惟有禅机不可寻”一句的含义。
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虚幻感,认为一切荣华富贵、得失成败都如梦境般短暂。唯有禅意与内心的觉悟才是永恒的。这体现了苏轼晚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四、结语
苏轼的《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不仅是其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他人生经历与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伟大文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豁达,也能体会到他对生命、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