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总目查字】在古典诗词创作中,“平水韵”是历代文人广泛使用的一套押韵体系。它源于宋代,因刊刻于浙江平水(今浙江绍兴)而得名。平水韵共分为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汉字,用于诗歌的押韵规则。为了方便学习和查阅,掌握“平水韵总目”并能快速查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总结“平水韵总目”的基本结构,并提供一个便于查阅的表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传统韵书。
一、平水韵总目概述
平水韵按声调分为四类:平、上、去、入。其中,“平”又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去”、“入”为仄声。全韵共106个韵部,涵盖汉字约3000多个。每个韵部中的字虽然发音不同,但在古诗中可以相互押韵。
为了便于记忆与使用,古人将这些韵部按内容分类,如“江阳”、“支微”、“鱼虞”等,每一组都代表一组可互相押韵的字。
二、平水韵总目查字表
以下为“平水韵总目”的简要汇总,列出部分代表性韵部及其包含的常见字,供参考:
韵部 | 声调 | 代表字 | 说明 |
一东 | 平 | 东、同、风、中 | 常用于表达广阔、宏大之意 |
二冬 | 平 | 冬、宗、容、钟 | 多用于描写季节或情感 |
一先 | 平 | 先、天、年、篇 | 表达时间、自然景象 |
二萧 | 平 | 萧、遥、朝、潮 | 多用于抒发情感或描写景物 |
三肴 | 平 | 肴、刀、高、劳 | 多用于描写事物或动作 |
四豪 | 平 | 豪、操、高、刀 | 常用于表现气势或情感 |
五歌 | 平 | 歌、多、何、河 | 多用于抒情或叙事 |
六麻 | 平 | 麻、家、花、沙 | 常见于写景或日常用语 |
七阳 | 平 | 阳、长、光、章 | 表达光明、温暖之意 |
八庚 | 平 | 庚、更、生、声 | 多用于描写自然或人生 |
九青 | 平 | 青、听、星、行 | 常用于描写景色或情绪 |
十蒸 | 平 | 蒸、登、腾、灯 | 多用于描绘动态或变化 |
十一尤 | 平 | 尤、舟、流、秋 | 表达情感或自然景象 |
十二侵 | 平 | 侵、深、心、音 | 常用于描写内心感受 |
十三覃 | 平 | 覃、参、南、堪 | 多用于描述空间或状态 |
十四盐 | 平 | 盐、添、兼、檐 | 常用于描写生活或环境 |
十五删 | 平 | 删、山、间、关 | 多用于写景或抒情 |
一先 | 上 | 先、遣、展、浅 | 多用于表达时间或动作 |
二萧 | 上 | 萧、消、烧、邀 | 常用于抒情或描写情景 |
三肴 | 上 | 肴、遥、摇、凋 | 多用于描写事物或情感 |
四豪 | 上 | 豪、翱、牢、曹 | 表达气势或力量 |
五歌 | 上 | 歌、过、坐、破 | 多用于叙事或抒情 |
六麻 | 上 | 麻、驾、下、马 | 常用于日常生活或动作 |
七阳 | 上 | 阳、往、赏、想 | 表达情感或思想 |
八庚 | 上 | 庚、更、正、争 | 多用于描写变化或行动 |
九青 | 上 | 青、听、轻、声 | 常用于抒情或描写声音 |
十蒸 | 上 | 蒸、升、腾、承 | 多用于描写上升或发展 |
十一尤 | 上 | 尤、留、流、游 | 表达情感或行为 |
十二侵 | 上 | 侵、深、心、音 | 多用于描写内心或环境 |
十三覃 | 上 | 覃、参、南、堪 | 常用于描述空间或状态 |
十四盐 | 上 | 盐、添、兼、檐 | 多用于描写生活或环境 |
十五删 | 上 | 删、山、间、关 | 表达时间或空间 |
> 注:以上表格仅列举了部分韵部及代表字,实际平水韵包含更多字词,建议结合《佩文诗韵》或《中华新韵》进行深入研究。
三、结语
“平水韵总目查字”是学习古诗写作的重要工具。通过熟悉各韵部的字词分布,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押韵创作。虽然现代汉语已逐渐简化,但了解平水韵仍有助于提升文学素养与古诗鉴赏能力。
希望本文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份清晰、实用的参考资料,助力大家更好地掌握传统诗词的韵律之美。
以上就是【平水韵总目查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