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不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应用及其影响。
假设某企业在2023年1月开始运营,其初始库存为100件商品,每件成本为10元。当月发生以下业务:
1. 1月5日,购入200件商品,每件成本为12元。
2. 1月15日,销售150件商品。
3. 1月20日,购入100件商品,每件成本为14元。
4. 1月25日,销售100件商品。
现在我们分别使用先进先出法(FIFO)、加权平均法(WAC)以及个别计价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来计算该企业1月份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
先进先出法(FIFO)
根据FIFO原则,在销售时优先消耗最早入库的商品。因此,1月15日的销售成本为100件×10元 + 50件×12元 = 1600元;1月25日的销售成本为100件×12元 = 1200元。期末存货数量为200件,其中150件来自1月20日的采购,每件成本为14元,另外50件来自1月5日的采购,每件成本为12元。期末存货总价值为150件×14元 + 50件×12元 = 2400元。
加权平均法(WAC)
首先计算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成本为1000元,1月5日采购增加2400元,1月20日采购增加1400元,总成本为4800元,总数量为400件。加权平均成本为4800元÷400件=12元/件。1月15日销售150件的成本为150件×12元 = 1800元,1月25日销售100件的成本为100件×12元 = 1200元。期末存货数量为200件,总价值为200件×12元 = 2400元。
个别计价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此方法需要详细记录每笔交易的具体信息。由于题目未提供具体数据,我们无法准确计算。但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够明确区分每批存货的情况。
综上所述,三种计价方法下企业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各有差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计价方法。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