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静脉血栓30例超声诊断分析,】在临床实践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动脉血栓是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早期诊断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30例疑似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与诊断特点。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至2023年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患者,年龄范围从42岁至76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均因下肢肿胀、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前来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作为初步诊断手段。
超声检查采用高频线阵探头,重点观察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静脉等部位。对于动脉系统,则主要评估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情况。检查过程中,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与脉冲多普勒技术,判断血流方向、速度及是否存在充盈缺损。
结果显示,在30例患者中,确诊为深静脉血栓者有25例,占总数的83.3%;其中单侧发病19例,双侧发病6例。其余5例则被诊断为动脉性血栓或混合型病变。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明确血栓的存在,还能初步判断其形成时间及是否处于急性期。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初次检查时未发现明显异常,但经过一段时间随访后出现血栓形成,提示超声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综合判断。此外,部分患者因肥胖或水肿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适当调整探头角度与压力,以提高图像清晰度。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便捷且可重复性强的影像学方法,在下肢动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结果仍需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未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