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34例】本文旨在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通过对34例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中药治疗,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及整体疗效,结果表明该方剂在缓解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慢性结肠炎;中药治疗;临床观察
一、引言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便甚至便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副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以参苓白术散为代表的传统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某中医院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共34例,年龄范围为28至65岁,病程在3个月至5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基础方为: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山药20g、莲子10g、薏苡仁20g、扁豆10g、砂仁6g(后下)、陈皮10g、甘草6g。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加减,如腹痛明显者加木香10g、白芍15g;腹泻频繁者加黄连6g、黄芩10g;便血者加地榆15g、槐花10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
三、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34例患者中,显效18例(52.9%),有效12例(35.3%),无效4例(11.8%)。总有效率为88.2%。主要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均有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甚至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
四、讨论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用于健脾利湿、益气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泄泻。现代研究表明,其成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等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辨证施治,在原方基础上灵活加减,使疗效显著提升。
此外,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不仅改善局部症状,还能从根源上调节机体功能,减少复发率。同时,相较于西药治疗,中药副作用较小,更符合患者长期用药的需求。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适合体质虚弱、反复发作的患者。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略)